新并购重组委候选人:证监系统占5成 交易所选送最多

   10月25日证监会公示第七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候选人。

 
  这也是今年7月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工作规程》修订后的首次换届,并购重组委人数将从35名上限扩容至40 名。
 
  委员构成最受市场关注。值得注意的是,证监系统人员大比例提升,人数最多,共有20名,其中交易所就有10名。此外,国家部委与高等院校各2名。创投、私募基金、公募基金、券商、律所、会计所、资产评估机构各3名。
 
  监管人员大幅增加
 
  作为并购重组委“新规”后的首轮换届,亮点颇多。
 
  今年候选人共有45名,相较上一届72名候选人而言,淘汰率远远降低。
 
  在人员构成中,本届纳入证监系统人士,这是过去三届以来未曾出现过的现象。
 
  公开资料显示,共有20名来自监管层,在45名候选人中占比44%。其中4名来自会机关,6名来自证监局,沪、深交易所各派出5名。
 
  根据并购重组委“新规”,来自证监会将不超过11人,这意味着监管系统占比或将达到27.5%。
 
  从职位分布来看,来自会机关的法律部和会计部各有2位,均为处长。证监局中,5名均是公司监管处,1名来自稽查处。交易所中则有4名来自公司管理部。
 
  从专业上看,法学与会计学为主流。11名专业背景为会计学,6名为法学。
 
  对于此次大幅提高证监系统委员比例的原因,北京一家券商投行人士30日向记者分析,因为对标发审委工作规程,继而形成一套连贯的监管理念。
 
  据了解,在并购重组委委员遴选工作上,以及建立专项监察机制,都借鉴了此前对发审委工作规程修改的思路。
 
  但业内人士更关注未来审核标准是否会发生变化。对此,前述北京券商投行人士谈到,确实有存在这方面的担忧。“监管人士优势在于有丰富的一线监管工作经验,能把控监管方向;但以去年‘大发审委’上任表现来作为参考的话,审核理念变化较快,市场需要很长时间去消化。”
 
  IPO“大发审委”上任以来,审核标准迅速收紧,前期否决率高企。审核重点更为全面,相比往届更强调IPO公司的规范性。
 
  深圳一家券商投行人士相对乐观,他在30日谈到,不需要过分担忧。“近期监管层对并购重组频繁表达支持态度,我们认为整体风向上是鼓励的,但也会从严审核,对‘追热点’、‘脱实向虚’会更为慎重。”
 
  人员背景更均衡
 
  除了证监系统人员大幅增加以外,此次与往届不同的是,并购重组委人员构成更加多元化。
 
 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,45位委员共来自12个领域。
 
  公开资料显示,往届一般只有5-7个领域。第四届构成主要为律所、会计所、券商、资产评估、学者;随后第五届对第四届部分委员进行更换,加入了公募基金以及私募基金(股权与证券类)。第六届构成则是专家学者、券商、资产评估、会计、律所、公募基金6大领域。
 
  而此次新增了国家部委,两名候选人均来自科技部。一名在重大专项办公室担任副主任,专业为生物医学工程;一名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担任副巡视员,专业背景是无线通信。
 
  前述深圳券商投行人士认为,近年来新业态新模式急剧增加,不少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在新兴产业实现升级发展;也有大量创新创业企业,因为规模小不能上IPO,它们希望通过被并购的方式登陆A股资本市场。“把科技部也纳入进来,我觉得这顺应了市场变化,也体现监管层对新兴产业的重视。”
 
  另一方面,机构投资者的比重也出现大幅提升,公募基金、私募基金、创投机构各有3名,合计占比20%,比第六届8.33%出现明显上升。
 
  这体现了并购重组“新规”的修订理念。据悉,在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工作规程》的第一条,补充了“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”。
 
  由于证监系统、专家学者、机构投资者的比重增加,此次人员构成中,中介机构比例大幅缩水,从第六届的88%降低至27%。本届券商、律师、会计师、资产评估候选人员比例大幅下降,各有3名。
 
尤里克金融摘自: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谭楚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