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PO“堰塞湖”明显缓解,券商投行圈冰火两重天

   从2016年末的700家左右降至2017年末的500家左右,再到如今,A股市场IPO排队数量已不足300家。曾经被视为A股市场棘手问题的IPO“堰塞湖”如今已明显缓解。

 
  在业内看来,待审IPO企业大幅减少的背后则是IPO新增企业减少、审核模式转型、排队企业撤退、审核周期缩短等多方面情况合力作用下的结果。
 
  这一现象给券商投行界带来“冰与火”的两重境遇。对于“优等生”大券商而言,在手项目与过会率均无忧,优势越发明显;而对于中小券商而言,则处于“寒冬”中,投行业务上大受挫折。
 
  IPO排队存量不足300家
 
  9月4日,有4家IPO企业上会,分别为上海秦森园林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秦森园林”)、无锡上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上机数控”)、新疆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新疆交建”)、深圳市铂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铂科新材”)。
 
  这四家公司中,秦森园林、上机数控是再次闯关IPO,重新申报IPO的时间分别为2017年6月14日、2017年12月29日,新疆交建和铂科新材申报稿报送时间则分别为2017年6月23日、2017年7月20日。这说明4家公司从报送申报稿到上会的时间均在1年左右。
 
  再从刚过去的8月份情况来看,上会的11家IPO企业中,有6家企业过会、3家暂缓表决、1家未通过、1家取消审核。这其中,除了青岛银行因为曾一度中止审核而耽搁时间外,其余10家企业首次报送申报稿的时间主要分布在去年6月、10月、11月,平均排队时间也在1年左右。
 
  “IPO企业排队过去的平均周期大约是3年左右,现在缩短到1年左右,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。”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分析其间原因称,一方面,新增IPO企业减少,提高了发审委的审核效率;另一方面,发审模式有较大转型,由过去的IPO审核事无巨细,既涉及材料真实性又需要业绩漂亮,还要帮助投资者判断有无投资价值,现在发审委回归本源,主要审核材料的真实性,有无造假,是否合规,在这种相对直白透明的模式下,券商保荐人可能在筛选环节也失去侥幸心理,主动对IPO质量和信息真实性等方面进行把关,做好“守门人”的角色。
 
  在IPO审核趋严的形势下,今年终止审核的企业增加。根据证监会公开的数据,截至8月30日,今年以来,终止审查的IPO企业共有162家,数量已超去年全年水平。其中决定终止审查的高峰期为3月份,当月有79家企业终止审查,最近的8月份终止审查的企业则有10家。
 
  当然,还有些IPO企业则是在上会前一天宣布取消审核“临停”。截至目前,临时取消审核的原因有两种,一种为“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”,而另一种为企业主动撤回申报材料。
 
  “这类在‘前夜出逃’的企业通常一是担心被否,另外一层是担心自己问题暴露。”一位投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,对于需要核查而临停的企业,证监会将再给一次机会,但是主动撤回意味着自动放弃,那之前的辛苦排队可能也会作废。
 
  另一名上市券商投行人士认为,“发审委的从严审核让待审企业有一定的压力,也是去伪存真的过程。从目前待审企业的数量上来说,解决了堰塞湖现象。乐观来看,未来启动IPO的企业的质地会更好。”
 
  数据显示,IPO企业的排队数量已大大减少。截至2016年底,排队数量在700家左右;到2017年底,排队数量则降至500家左右;截至2018年8月30日,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89家,其中已过会29家,未过会260家,其中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44家,中止审查企业16家。
 
  这意味目前IPO企业排队的数量不足300家。这在业内看来,IPO的“堰塞湖”现象已得到明显缓解。
 
  在董登新看来,若对照香港和美国市场IPO排队6个月~1年之内的情况,未来A股市场IPO排队时间还可以缩短,当然不同的企业具体情况不一样,排队的时间也不一样,预期将来应该是“有多少审多少”的节奏。
 
  券商投行出现两级分化
 
  就在IPO“堰塞湖”一步步得到缓解之时,中小券商的投行业务却陷入了困境。
 
  就今年的过会情况来看,截至目前,已经过会的80家企业,保荐机构大部分集中在中信建投(8.290, 0.00, 0.00%)、中信证券(16.270, 0.00, 0.00%)、华泰联合及中金公司等龙头券商机构。而中小券商方面,过会的项目不仅寥寥无几,更有券商颗粒无收。其中英大证券以及开源证券都只保荐了一个项目,但也遭否。
 
  一家中小券商的投行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上半年仅有的两个项目全军覆没,但仍在行业的寒冬中“挣扎取暖”,“现在还有几个项目在排队,我们还在努力,争取下半年出现反转”。
 
  也有一家广东地区的中小券商对于大券商“瓜分”市场表示无奈,“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的龙头企业都被大型券商握在手里,小券商机会太少。”
 
  对于这些业务不够理想的中小券商来说,目前主要以经纪业务、资管业务等来维系经济来源。
 
  相比中小券商的业绩大幅下滑,有些大券商并未受行业寒冬影响,以中金公司为例,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不降反升。而中信建投和中信证券依旧维持了去年的好成绩,华泰联合更是上会8家过会8家的“优等生”券商。
 
  一名大型券商的投行业务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称,IPO“堰塞湖”的解决,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企业主动撤回,新报企业减少。这对券商的投行业务一定是有影响的,其实很容易发现,大券商手里的项目无论从质量还是体量方面,都要优于中小券商的项目。
 
  在他看来,目前在国内,券商的IPO业务面对的是强监管,在此环境下,券商的中台和后台直接决定了券商收割产品的质量,“建立强大的中后台对于小券商来说,成本过于沉重。所以就直接导致了大券商在项目质量要求上越来越高,项目质量高,通过率也就更高,优质的企业也更愿意把项目交给大券商,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。也不是说小券商的业务突然就不好了,而是说在强监管的环境下,大券商的各方面更有利于项目顺利通过。去年,证监会出台的关于券商内控的指引,其中对于中后台的内核和风控的人员比例和薪酬都有具体要求,但是小券商很多都无法满足。”
 
  今年券商已经出现降薪、裁员等一系列事件,上述投行负责人预计,未来券商会出现两极分化,投行业务将高度集中在大券商之间。
 
 
尤里克金融摘自:一财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