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行引导市场预期: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稳定 成立国际金融风险跟踪组

   导读

 
  目前全球流动性正面临拐点,需要密切关注流动性收紧对资产价格的影响。
 
  央行官网6月18日刊文称,当前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稳定,经济金融运行平稳。其背景是,当前市场情绪较为波动,贸易摩擦扩大,债市违约频发,同时部分经济金融数据低于预期。
 
  此外,央行有关负责人还表示,成立国际金融风险跟踪组。多位受访人士认为,当前国际金融风险主要集中在中美贸易摩擦、美联储缩表、欧洲民粹主义等方面。
 
 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,央行此举在于稳定市场预期,与市场进行良好互动。
 
  “当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风险,如债券违约等,这些都需要高度重视,央行近期的表态说明,这些 风险并没有发展到形成全局影响的程度。”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,严监管、去杠杆方向很对。中国目前情况下去杠杆,风险暴露在所难免。
 
  不过可以在技术上进行一些优化,这方面央行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,比如定向降准、MLF抵押品扩容等。此外,还要注重长效机制,如不动产全国联网、房产税等。“短期的技术调整,长期的制度建设与制度变化要跟上,才能标本兼职。”
 
  流动性合理稳定
 
  6月19日,央行开展逆回购操作1000亿元,MLF操作2000亿元。当日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,流动性净投放2500亿元。
 
  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称,当前流动性环境面临税期高峰、政府债券发行缴款、逆回购到期及年中考核等短期干扰因素,加之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缺口仍然存在,央行此举意在呵护年中资金面。
 
  受此影响,当日资金面较为宽松。“一大早就平了,要多少资金都有,且月内资金价格不贵,不到3%。不过跨月资金价格较高,在5%左右,” 一位农商行交易员称,“今年以来,除了4月降准置换MLF时点及月末外,整体偏松。”
 
 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、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认为,今年以来,央行货币政策边际偏松,银行间市场一直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。一方面是今年去杠杆着力在金融机构资产端,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负债端,导致信用风险压力较大。一些民企和经营不太审慎的公司频发风险,央行担心信用风险引发流动性风险,会维稳流动性。另外,去杠杆背景下,很多企业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,会出现“衰退式宽松”,即钱用不出去,在银行间市场沉淀。
 
  李奇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未来货币会边际宽松,但信用不一定。因为去杠杆意味着信用环境不能松,否则难以达到结构性去杠杆的目的,但为了防范信用风险向高等级融资主体传导,货币政策可以适度松一些。“未来的趋势是严监管、紧信用、松货币,当然这个紧不会太紧、松也不会太松。”
 
  成立国际金融风险跟踪组
 
  央行有关负责人接受《金融时报》采访时表示,成立国际金融风险跟踪组,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,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。
 
  邵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国际金融风险方面,一是中美贸易摩擦,这两天市场表现已经很明显,美国意图削弱中国外需,这也会对全球化带来重大威胁,二是美联储缩表,这意味着全球十年一度的紧缩开始,将对风险资产形成较大冲击,使得风险资产投资成为勇敢者的游戏。
 
  “从国际金融风险的角度来讲,在美元、美债双双走强的时候,金融风险发生概率会比较大,”李奇霖称,“目前国际金融风险一是意大利及很多新兴市场在强美元之下,受到较大冲击;二是欧洲的民粹主义问题,这对欧洲市场影响比较大。”
 
  兴业研究分析师郭于玮认为,现在国际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体现在两个方面。一是美联储6月的声明较市场预期更为鹰派,年内美联储还可能加息两次。这可能导致全球货币市场利率继续分化,部分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外流的压力。二是前期全球货币宽松使资产价格处于高位。目前全球流动性正面临拐点,需要密切关注流动性收紧对资产价格的影响。
 
尤里克金融摘自: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张奇